赣州骨干冷库基地提前建成,冷库行业迎来 “智绿双升” 黄金期
2025-08-05 来自: 赣州市环美制冷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浏览次数:12
国家骨干基地提前建成,冷库行业迎来 “智绿双升” 黄金期
随着 105 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任务于 2025 年 6 月提前收官,我国冷库行业正以 “需求牵引、政策护航、科技赋能” 的三重动能,迈入规模化扩张与高质量发展并行的新阶段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新数据显示,截至 2025 年上半年,全国冷库总容量达 2.6 亿立方米(折合库容 1.04 亿吨),同比增长 6.12%,其中第二季度单季新增库容 302 万立方米,创年内季度增量新高。
政策红利筑牢发展根基,骨干网络实现全覆盖
作为冷链物流的核心基础设施,冷库行业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顶层设计的发力。2021 年底出台的《“十四五” 冷链物流发展规划》明确的 “布局 100 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” 目标超额完成,105 个基地已实现 31 个省(区、市)全覆盖,为 “四横四纵” 骨干通道网络提供了关键支撑。政策红利更向实操层面延伸:生猪、蔬菜生产用电执行农业生产电价、城镇土地使用税减半征收等定向优惠,显著降低了项目建设与运营成本。
资本市场同步跟进,为冷库这一重资产行业注入活力。2024 年前三季度冷链领域股权融资总额达 210 亿元,同比增长 18%;2025 年 10 月,中信银行石家庄分行创新推出的动产质押融资方案,为核心企业园区内冻品激活最高 50% 的质押额度,单个项目实现 1.2 亿元信贷投放,破解了行业 “融资难、周转慢” 的痛点。
技术革新破解行业痛点,“智绿转型” 成主流
在南昌肉联集团冷链园区,技术升级带来的变革已然显现。这座新增 1.61 万平方米的周转冷库投用后,通过引入 “R507 + 中冷水” 环保载冷技术实现全面 “去氨化”,不仅消除了传统氨制冷的安全隐患,还使能耗降低 15%,年吞吐量预计提升 30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,园区搭建的智慧管理系统通过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 200 余项数据,AI 算法可自动生成优调度方案,让冷库成为 “会思考的生命体”。
这种 “智能化 + 绿色化” 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。头部企业享宁制冷推出的 IoT 智能系统实现 ±0.5℃控温,节能率达 30%,其服务的顺丰冷链项目货损率控制在 2% 以内;CO₂复叠制冷、光伏供电等技术加速普及,交通运输部推行的冷链运输载具能效标识制度,更倒逼行业淘汰高耗低效设备。截至 2024 年,全国冷藏车保有量超 45 万辆,较 2020 年大幅增长,与高标冷库形成设施联动效应。
需求升级打开增长空间,区域市场多点开花
消费市场的持续升级是冷库行业增长的 “首先驱动力”。2024 年全国食品冷链需求总量达 3.65 亿吨,对应收入 5361 亿元,同比增长 4.3%,消费分层、分温区的特征推动冷库向精细化、专业化转型。生鲜电商成为重要增长极,2024 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突破 6000 亿元,其中 60% 的订单依赖冷库仓储配送,前置仓、社区冷库等小型化设施需求激增。
区域布局呈现 “东强西兴” 格局。东部沿海地区冷库市场规模占比超 50%,上海等核心城市 2024 年冷库存量已超 1000 万立方米;而长江经济带、黄河流域等中西部区域新建项目数量显著增加,河南、四川等农业大省正加速补齐冷链短板,有望成为未来五年的新增长引擎。行业预测显示,到 2030 年,全国冷库市场规模将接近 3000 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达 9.5%,投资需求有望突破 2000 亿元。